韩石圭 / 白润植 / 宋在浩 / 金应洙 / 郑元中 / 金相镐 / 崔东勋 / 曹恩智
韩石圭/白润植/宋在浩/金应洙/郑元中/金相镐/崔东勋/曹恩智
比起《南山部长》倒是更爱这一部,大人物的大事件有着极强的随意与随机性,对它的戏谑即是片中所谓内脏腐坏发出臭味,只是用嚼口香糖来抵消,但这一部分却也只占据电影的一半篇幅。影片的两种视角刚好可以对应到片中的两场调度,刺杀行动进行时的绕建筑平面移动,以及事后收场的垂直镜头,后者,跟随下手们的视角,才是有完整首尾的主角,它们占据着电影的前景(验尸镜头)。 —— 刘浪
相比《南山的部长们》,本片聚焦于1979年10月26日,即朴正熙刺杀事件当天的全景。以轻松的情色内容开场,如同导演一贯的风格,但随即便将糖衣炮弹转为极严肃黑色的杀戮、政治黑暗氛围中。更加事无巨细地表现刺杀全程及政变失败的结果,但也因此缺乏前因铺垫。摄影调度有想法,结尾更有纪录片般的冷峻旁白。接受日本教育背景的总统或部长,真情流露时还是会飚日语。除了要人首长,同样关注那些小人物的悲剧命运,十分难得。... —— 汪金卫
题目可叫《朴正熙遇刺实录》,当然《那时候那些人》也是好标题,那时候和那些人都是双重所指,即是高压的军人政府,也是日据时代的痕迹(朴正熙等人动不动就飙日语),时间限定在遇刺当日,遇刺是果,至于原因,散落在朴正熙等人狠辣治国的言辞中、情报部门的拷问里,当然最集中的体现在几名情报局行刺者空虚的状态上,哀莫大于心死是也。林常树在具体处理上,还为这些人物赋予了一些怪诞的超现实感,片中有两种视角交错,一是旁观... —— 左胸上的吸盘
三星半。白允植竟然饰演了金载圭,这种演绎并没有很高大上的感觉。怎么说呢,如果说《南山的部长们》是政治人的较量,那么这部电影就是统一脱掉外衣,人与人之间最自私的触碰。弱化了死亡,让“那时候”的血腥不再恐怖,变成标签,尽力还原历史真相。片尾葬礼的真实镜头很有冲击力。 —— Hangain
韩国电影不同于偶像剧,从《生死谍变》开始(刚好也是韩石圭主演),一窝蜂的涌入了国人眼帘,随着时间的流逝,23年过去了,不知何时开始(可能是《熔炉》),国人常说的就是“韩国电影真是什么都敢拍。”本片也是其中一个,但是韩国不仅仅是什么都敢拍这么简单,还有编剧和导演的再创作,特别是历史题材,不但可以不同的解读,甚至是随意篡改,添加,删减,所以就算电影再好看,也不能当做这是纪录片,只是艺术加工过的电影。…... —— 君心可晴
那时候那些人的短评
比起《南山部长》倒是更爱这一部,大人物的大事件有着极强的随意与随机性,对它的戏谑即是片中所谓内脏腐坏发出臭味,只是用嚼口香糖来抵消,但这一部分却也只占据电影的一半篇幅。影片的两种视角刚好可以对应到片中的两场调度,刺杀行动进行时的绕建筑平面移动,以及事后收场的垂直镜头,后者,跟随下手们的视角,才是有完整首尾的主角,它们占据着电影的前景(验尸镜头)。 —— 刘浪
相比《南山的部长们》,本片聚焦于1979年10月26日,即朴正熙刺杀事件当天的全景。以轻松的情色内容开场,如同导演一贯的风格,但随即便将糖衣炮弹转为极严肃黑色的杀戮、政治黑暗氛围中。更加事无巨细地表现刺杀全程及政变失败的结果,但也因此缺乏前因铺垫。摄影调度有想法,结尾更有纪录片般的冷峻旁白。接受日本教育背景的总统或部长,真情流露时还是会飚日语。除了要人首长,同样关注那些小人物的悲剧命运,十分难得。... —— 汪金卫
题目可叫《朴正熙遇刺实录》,当然《那时候那些人》也是好标题,那时候和那些人都是双重所指,即是高压的军人政府,也是日据时代的痕迹(朴正熙等人动不动就飙日语),时间限定在遇刺当日,遇刺是果,至于原因,散落在朴正熙等人狠辣治国的言辞中、情报部门的拷问里,当然最集中的体现在几名情报局行刺者空虚的状态上,哀莫大于心死是也。林常树在具体处理上,还为这些人物赋予了一些怪诞的超现实感,片中有两种视角交错,一是旁观... —— 左胸上的吸盘
三星半。白允植竟然饰演了金载圭,这种演绎并没有很高大上的感觉。怎么说呢,如果说《南山的部长们》是政治人的较量,那么这部电影就是统一脱掉外衣,人与人之间最自私的触碰。弱化了死亡,让“那时候”的血腥不再恐怖,变成标签,尽力还原历史真相。片尾葬礼的真实镜头很有冲击力。 —— Hangain
韩国电影不同于偶像剧,从《生死谍变》开始(刚好也是韩石圭主演),一窝蜂的涌入了国人眼帘,随着时间的流逝,23年过去了,不知何时开始(可能是《熔炉》),国人常说的就是“韩国电影真是什么都敢拍。”本片也是其中一个,但是韩国不仅仅是什么都敢拍这么简单,还有编剧和导演的再创作,特别是历史题材,不但可以不同的解读,甚至是随意篡改,添加,删减,所以就算电影再好看,也不能当做这是纪录片,只是艺术加工过的电影。…... —— 君心可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