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娜·玛格达丽娜·巴赫的编年史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

安娜·玛格达丽娜·巴赫的编年史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磁力下载

安娜·玛格达丽娜·巴赫的编年史的剧情简介

  影片拍摄于1967年,是至今为止关于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最优秀的影片,片名来源于英国作家同名小说,片中引用的对话、信件都取自巴赫生前的真实文件档案。影片几乎汇集了当时音乐演奏界的精英,如哈侬考特、奥古斯特·温钦格等,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。与我们平日看到肖像画上胖而结实的巴赫完全不同,由著名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古斯塔夫·莱昂哈扮演的巴赫显得瘦小文弱。影片问世后得到了当时影评界的激赏。

安娜·玛格达丽娜·巴赫的编年史的短评

  • 2023-8-13重看;波德维尔云:静态活人画和长镜头,纯粹的时序取代叙事的因果逻辑,碎片集合,音乐介入纯为展示,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述方式,不附带与故事相关的情感或信息,趋于静态的表演和动态叙事。带有仰视角度的空镜简直神来之笔,联结了人世和天堂的圣洁音乐,降临到人间,也是体现巴赫音乐中浓重宗教情怀和彰显他对神性向往的重要一笔;谈及空间的对角线,这是巴赫作品中展现精密如数学的序列位置,在无限螺旋式地排... —— 欢乐分裂

  • "巴赫编年史的二十六块碎片",真正打破剧情片-纪录片界限的作品. 我们无数次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今人试图复现历史,模拟当年场景,但此类拙劣的搬演为何从未产生"间离"的艺术效果呢(像在帕索里尼和侯麦的电影中一样)?所缺少的核心乃是与历史文本"相合"的元素――在本片中,它是巴赫的音乐:旧手稿上的符号和当下的音乐会构成古与今、静与动、抽象与具体乃至现实与潜能的复杂对位(来自《乡村牧师日记》的余音),而皆归于... —— JeanChristophe

  • 巴赫第二任妻子的视角。主要为看哈农库特。手稿都是复制件。想到同类的电影有《日出之前让悲伤终结》,还比它有诗意的多。当然还有侯麦尔的帕西伐尔。 —— 冲鸭

  • 影史十选。电影作为一项艺术,彻底丧失了其一切操纵性的花招,但在这绝对的美和表现力上绽放,聆听和阅读不得不也成为观看时必须的动作(自然包括阅读字幕),它变得和观看影像一样重要;在施特劳布-于伊耶选择并排列的这一系列巴赫的作品中,一种包含了整体节奏和速度的神秘结构悄然布局下来,看似如此简单,但我们感受到秘密的存在;它是一个音乐空间和音乐时间的研究,这也解释了要为何策略性地加入了巴赫对一座歌剧院建筑空间... —— TWY

  • 电影纯在音乐、场景、戏具上着力,感性演绎减至最低;镜头每每静止、或只 zoom in 或 out,完整地保留乐师的演奏。两名「古乐运动」的健将披挂上阵:饰演巴哈的古键琴家 Gustav Leonhardt 与亲奏大提琴的指挥 Nikolaus Harnoncourt —— UrthónaD'Mo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