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找小津 Tokyo-Ga

寻找小津 Tokyo-Ga磁力下载

寻找小津的剧情简介

 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,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,德国的维姆.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。本片是维姆.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,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,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。
  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,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(Yasujiro Ozu, 1903-63)的《东京物语》(Tokyo Monogatari, 1953),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,并触发拍摄这个属於自己版本的“东京物语”的念头。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“寻找小津”,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,是因小津“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,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;在拍摄某样事物时,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身份”。温氏总结对小津的赏析,在片初把电影的本质界定为“提供一个这个世纪人类的真实和可行的图像,从而让人能够认清自我”。顺带一提的是,温达斯的好友、奥藉剧作家汉德克(Peter Handke)在写作上渗用了小津的镜头叙事手法,同是温氏消化小津的另一途径。
  寻找小津的片名Tokyo-Ga其意指东京画,为温德斯尝试将他对于小津电影与东京印象所联系而拍摄的纪录片。此片对照了小津镜头下的东京,以及三十年后的东京,在拍寻找小津时,温德斯笔触显得平淡,几乎仿效了小津当年的拍法。温德斯不但采访了为小津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摄影师,同时也拍柏青哥店,沉浸当中痴迷的人们,小钢珠像是可怕的虫卵般蠕动着;工人维修不绣钢的挡洞扇;他拍公园中的游人;学唱西洋流行乐曲的摩登少男少女、追踪那些餐厅外食物样品的制蜡工厂,工人如何像制作真的三明治般制作着假的三明治。

寻找小津的短评

  • 丢失的明明存在时间,却向空间上下求索 —— Connie

  • 与其说是寻访小津故乡,倒不如说是触摸沉静内敛的大和性情。以《东京物语》首尾作为开篇和结束,穿插文德斯日本之行所见所得与小津合作者的访谈。印象最深的倒是:文德斯回到弹珠场,见工作人员正拿着小锤一点点调校轨道说,明天所有钢珠会经过全新的路径,今天让你载誉而归的机器明天便让你一败涂地。 —— 一只麦麦

  • 有人沉迷在虚幻的弹珠游戏里,忘却了战败的颓丧;有人陶醉在优美的高尔夫球里,忽略了进洞的规则。有人混淆了手里模具和午饭,有人在小津的电影里分不清人生。飞机上的电影和机身外的云朵,的士上的画面和车窗外的街灯,屏幕里的悲欢和屏幕外的世界,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在哪里,或许得从墓碑上寻找答案。 —— 西楼尘

  • 如果说这部纪录片是文德斯对小津的致敬,不若说是一个西方导演对独特东方文化的诉求。可惜在现代化的冲击下,东京不再是那个小津镜头下那个平静、祥和、秩序的世界,文德斯没有用镜头做出什么判断,一如小津的风格,他只管记录,弃表达,真正的思考在观众而不在导演。电影开头与结尾截取的片段很到位。 —— 乔大路

  • 筹拍德州巴黎期间因资金不到位又恰逢小津20周年祭,文德斯和摄影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漫游东京寻找电影图腾。寻找小津是寻找小津电影里那个东京,探寻不到时你会认为是过去不可追还是塑造的真实?食品仿造厂一段似可点题,像他自己说的,假到如此逼真又是用双手灌注的匠人精神,用真实的蜡与色彩模拟,堪称艺术;又如赫尔佐格惊喜现身(惊喜的还有在以「堤」命名的咖啡馆里露出一只眼的猫奴克里斯·马克),在混沌东京讲述对纯粹... —— 神仙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