弗兰科·奇蒂 / 西尔瓦娜·曼加诺 / 阿莉达·瓦利 / 卡尔梅洛·贝内 / Julian Beck / 卢西亚诺·巴托利 / Francesco Leonetti / Ahmed Belhachmi / Giovanni Ivan Scratuglia / Giandomenico Davoli / 尼内托·达沃利 / 劳拉·贝蒂 / 皮埃尔·保罗·帕索里尼 / 伊莎贝尔·露丝
弗兰科·奇蒂/西尔瓦娜·曼加诺/阿莉达·瓦利/卡尔梅洛·贝内/Julian Beck/卢西亚诺·巴托利/Francesco Leonetti/Ahmed Belhachmi/Giovanni Ivan Scratuglia/Giandomenico Davoli/尼内托·达沃利/劳拉·贝蒂/皮埃尔·保罗·帕索里尼/伊莎贝尔·露丝
俄狄浦斯王的短评
古今穿梭,帕索里尼逢布努埃尔;弑父娶母,俄狄浦斯遇弗洛伊德。 —— 芦哲峰
7.6/7.6 60年代是自我反思是年代,变成瞎子出走的俄狄浦斯最终被导演带至了当代,在如旧的笛音里吹奏着人类的欲望的挽歌,当他出现在工厂的场景里,只有冰凉的管道应对着前世的荒原,这样的呼应是悲壮的,导演敏锐发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弊端,杀了自然之父和奸了环境之母。 —— 一一
帕索里尼啊,让人又爱又恨,说是改编也不是(哪有改编作品中出现原作故事的),说是原创也不是,就是套了个俄狄浦斯情结,可能是近期看过最闷最坐不下去的一部片 —— 柯里昂
帕索里尼首部彩色片&首部神话题材作品。1.精巧的三段式,以现代场景建构首尾(20与60年代),片头婴孩与父母构成三角关系(妒羡与抓脚-阉割威胁)——亦即老帕说的将精神分析反投射于神话中,片尾自我放逐的吹笛盲者俄狄浦斯既彰显出古老神话的复沓轮回,又喻指精神分析中的升华(俄狄浦斯似成了盲先知忒瑞西阿斯,也是诗人与哀歌者)。2.老帕称本片为最富自传性作品,亦不乏政治隐喻,如片头的法西斯军人,以及片末俄狄... —— 冰红深蓝
重看;“神话追求的是普遍性和超越性”(加缪语),从右侧入画的人物从现代历经远古再返回至现代,依然是右侧进入画框,除了时空的飞跃、回环和闭合,墙头旗帜的撤下也暗示现实政治的更迭,这一出永恒的悲剧寓言是人类提前预知却永远无法规避的谶语,疯狂与邪恶仍然在千年后同时滋养在同一个生命体/政治体内,空镜摇过婆娑的树顶,从开始的地方回到结束的地方。 屠戮时头顶的阳光如神明最后的警示,这种晕眩与后来刺瞎的嘶叫对应... —— 欢乐分裂